周易基础知识简介 (一)
于介川
一、《周易》: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指导人们认识及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有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三、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 -”称作阴爻。
四、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五、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分别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六、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七、《易经》的构成:《易经》有其特殊的文字体裁,即不分篇章节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而每个卦又由内外卦、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几部分构成。《易经》分为上、下经两部分,上经计三十卦,起于乾卦,止于离卦;下经计三十四卦,起于咸卦,止于未济卦。宋代大儒朱熹所著《周易本义》上载有《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其内容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周易基础知识简介 (二)
一、《易传》的构成:《易传》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七种十篇组成,古人有时又称其为“十翼”。《易传》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易经》的义蕴,较好地反映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对《易经》的世代流传和发扬广大起到了极大的、无可比拟的作用。所以我们坚持认为,研究《周易》必须以经传原著为主,任何疑古过勇或穿凿附会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二、《易传》各篇的主要内容:
《彖》:分为上下两篇,共计六十四条,每卦一条。它主要解释每一卦的卦名和卦辞,以裁断该卦的中心思想。它在解释卦辞时,一般是以卦画、卦象为依据。
《象》:分为上下两篇,共计四百五十条,其中解释卦名、卦爻的计六十四条,也称为“大象”;解释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和乾卦“用九”、坤卦“用六”两条的计三百八十六条,又称为《小象》。
《系辞》: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一般分为十三章,下篇一般分为十二章。它是《易传》中理论色彩最浓厚的部分,前人说它是《易经》的“通论”。《系辞》的内容比较丰富,它探讨了《易经》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了《易经》的意蕴和作用;它剖析了《易经》的数理依据和数理推衍原理,介绍了演算求卦的方法,选译了部分卦辞和爻辞。
《文言》:是专门用来阐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的。《文言·乾》先从卦德角度解释卦辞,后从道德修养方面解释爻辞。在此同时,它又从人事和阳气变化两个方面分论六爻。《文言·坤》先论述爻义,后解释爻辞。据有些易学家的研究推断,当初《文言》并非只此两篇,而应该是六十四篇,即每卦一篇。后人转抄时考虑到篇幅冗长或其它原因,只留下两篇为代表,其余都删减掉了。
《说卦》:共分十一章,主要解释八经卦的意义和相生关系,以及八卦所象征的各种事物。它是古人在分析卦象的过程中归纳出的原则,也是后人分析卦象的主要依据。
《杂卦》:解说了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和特点。在解说的过程中,它没有按照六十四卦在《易经》中的卦序去进行,而是把有关的卦放在一起,错综交杂地予以解说。这大概就是其被称为《杂卦》的原因。
(作者系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