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易学文化 服务百姓生活 欢迎访问:蓬莱周易研究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本会简介 老师介绍 论文实例 易学动态 养生保健 传统文化 联系我们 周易资料 网站公告 网上书城
◆周易天地 ◆老子道德经 ◆网上书城 站内搜索
蓬莱周易研究会 >> 论文实例 >> 孟子的“ 天爵人爵”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职人员 职业伦理构建的价值 :
详细内容
孟子的“ 天爵人爵”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职人员 职业伦理构建的价值
时间:2024-12-02 来源:蓬莱周易研究会 阅读数:308 次 【收藏本页

孟子的 天爵人爵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职人员 职业伦理构建的价值

 

马秋丽

 

摘要: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点 明 了天 爵、人爵的涵义与轻重先后,含蕴了天爵人爵关系的“ 天人相 随、有天  无人、修天求人、得人弃天、得人修 天”五种 可 能,其 中“ 得人弃 天”表达了对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的惋惜, “ 得人修天”寄托了对既得人爵的官员持之以恒修养天 爵 的期待 。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可以为构建新时代  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提供思想资 源 。 首先,要将“ 德 才 兼备、以德 为先”体现到公职人员的选拔、任 用、考核、 监察、奖惩、升降的各个环节 。其次,加强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从主观修养层 面化解“ 修 天 求人”“ 得人  弃天”带来的 问题,营造“得人修 天”的从政 氛 围 。 再 次,以 明确 的 制度、合理 的规 范将“ 德 才 兼备、以德 为  先”的用人标准规范化、制度化 。 最后,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构建公职人员职 业伦理,打造能承担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使命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关键词:孟子天 爵人 爵”思想;公职人 员;职业伦理构建

 

许多曾经优秀的、经过长期培养的公职人员在一步步升任高级职务之后 的蜕变与 陨落,让人扼腕 叹息 。 如何构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完善干部选拔、升降标准,以德才配位;如何加强公职人员职业道 德建设,使公职人员保持德位一致,修身养德不 息,始终保持对权位、道德、法律 的敬畏,避免贪腐蜕 变,已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 。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穿越时空,直指现实,对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 伦理构建不无启发 。他谈到有天 爵者,有人 爵者 。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 爵也;公卿大夫,此人 爵也 。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 今之人修其天 爵,以要人 爵,既得人 爵,而弃其天 爵,则惑之甚 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 · 告子上》)① 查阅文献资料可知,学界对孟子 的“ 天 爵人 爵”说鲜有专 门探讨,仅见到在有关孟子的多层面研究 中偶有提及② 。 文章将对孟子“ 天 爵人 爵”思想进行现代阐 发,为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提供思路和优秀传统文化支持。

天爵人爵释义

 

《孟子》一书提到的“ 爵”有三义 。 第一是指古代一种酒器,如《 ·  大雅 ·  行 苇或献或酢,洗 爵 奠斝”。 第二通“ 雀”。“为丛驱 爵者,鹯也”(《孟子 ·  离娄上》)。 第三指 爵位俸禄 。 北 宫锜 问“ 周室班 爵禄也,如之何?”时,孟子曾谈到周朝的官爵俸禄制度柯也尝闻其略也 。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

 


作者简介马秋丽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授(威海 264209 ;  maqiuli@sdu. edu. cn) 。

①    文 中 出 自《孟子》《论语》中的文献皆采用文中夹注,如《孟子 ·  告子上》《论语 ·  泰伯》。

②    在孟子研究中提及孟子“ 天 爵人 爵”说 的主要有,梁涛:《孟子“道性善”的内在理路及其思想意义》,《哲学研究》2009  年第 7  期;方旭东:《服从还是不服从     孟子论人臣的政治义务》,《文史哲》2010 年第 2 期;郭齐勇:《孟子性善论所涵道德理  性与道德情感问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5 期;李若 晖:《德”“ 位”分合——— 孔孟复礼与华夏德  性政制之奠定》,《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5 期;杨海文:《对抗 与合作:孟子对君臣关系的新建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6 期;赵源一:《孟子仁义政治思想的内涵》,《船 山学刊》2001 年第 4 期等。

 

1


 

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 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 诸侯,曰附庸 。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孟子 ·  万 章 下》)其 中,天 子、公、侯、伯、子、男(子、男同为一级);君、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等为 爵位 。 各 爵位管理 的土地不 同,俸禄不同。《礼记 · 王制》提到的爵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与孟子所说同义。

孟子认为,爵、齿、德是当时人们所认为 的三样尊贵东西。“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 。 朝 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孟子 ·  公孙丑下》)这是孟子 称病不见齐王,景子疑其不敬齐王时孟子的解答 。此处的爵指世俗 的 爵位,即齐宣王所居 的诸侯 国君 之爵位 。周天子尚在,各诸侯国最高 爵位应为“ 公”,但天子式微,强大 的诸侯 国争相称王,因此,各诸 侯自称的“ 王”是指天子 的“ 公”、各诸侯 国朝廷 中 的君 。 孟子认为,齐王不 能将其世俗之爵位凌驾于 齿、德之上,不能以其爵位而慢待年高、德劭之人 。 孟子“ 以德抗位”的士大夫精神也 由此彰显并在后 世传承久远 。但此处他尚未明确将天爵与人爵加以区分。

孟子的“ 天爵与人爵”思想见于《孟子 · 告子上》篇 。孟子曰有天 爵者,有人 爵者 。 仁义忠信,乐 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 爵从之 。 今之人修其天 爵,以要人 爵; 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 ·  告子上》)此处,孟子不仅提 出 了天 爵、人爵,还点明了天爵与人爵的轻重先后,含蕴了天爵人爵关系 的多种可能,表达 了对 既得人 爵而弃 其天爵的惋惜,寄托了对官员既得人爵后持之以恒修养天爵的期待。

孟子所说的天爵指“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人 爵指“ 公卿大夫”。 宋代朱熹注 曰天 爵者,德义可  尊,自然之贵也① 天爵为德义之爵,此种尊贵不待外求,为“ 自 己而然”之贵,相 当于孟子所说 的本心  发用 。清代焦循注曰天爵以德,人爵以禄② 点明天 爵人 爵所指,天 爵是 因 自身美好 的德性而 自贵  于人,人爵是由统治者所赐予的外在爵禄 。 冯友兰认为天爵都是在价值世界里才能够达到 的境地, 至于人爵都是人类世界里纯属世俗 的概念③ 总体来看,孟子所言天爵是指发自于内展现于外的仁  义忠信等美好的道德品性,人 爵是人们所追求的公卿大夫、爵禄,也可延伸理解为 爵位、官位、官职、 俸禄。

孟子进一步把天爵视为“ 良贵”,以 区别人们追求 的人 爵之“ 贵”。 孟子认为,贵有两种,一种是 良  贵即天爵,是人自身所具有的尊贵 。 另一种是人们所热衷追求的尊贵即人爵,这是别人授予 的 爵、禄、 位、势等,这样的尊贵可以被授予,也可 以被剥夺 。 他说:“欲贵者,人之 同心也 。 人人有贵于 己者,  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 赵孟之所贵,赵孟 能贱之”(《孟子 ·  告子上》)朱 熹解释为贵于 己  者,谓天爵也 。人之所贵,谓人以爵位加己而后贵也  良者,本然之善也 。 赵孟,晋卿也 。 能 以 爵禄与  人而使之贵,则亦能夺之而使之贱矣 。 若 良贵,则人安得而贱之哉?”④ 焦循注为人 皆 同欲贵之心。 人人自有贵者在己身,不思之耳 。在己者,谓仁义广誉也 。 凡人之所贵富贵,故 曰非 良贵也 。 赵孟,晋  卿之贵者 。 能贵人,能贱人,人之所 自有者,他人不能贱之也⑤ 可见,人爵之贵属后天别人授予,既  能被授予也能被剥夺,是取决于人而非操之在 己 。 天 爵是贵在 己身者,是操之在 己 的 良贵,他人不 能  剥夺,亦不能贱之 。 天爵、良贵所指的仁义忠信等道德原则,具有不可被剥夺 的 内在价值 。 遗憾 的是, 人们并未认真思考自身的尊贵,反而向外追求别人授予的爵禄、权势、地位等。

如何修得天爵 ?天爵是操之在己 的 良贵,需要对“ 四心”进行扩充修养且乐善不倦才 能修得 。 孟

 

①    朱熹:《 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93  年, 480  页。

②    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年, 796 页。

③    冯友兰:《 中 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67  页。

    朱熹:《 四书集注》, 480 页。

    焦循:《孟子正义》, 796 页。

2


 

子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 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孟子 · 告子上》)人人皆有善端,圣人、庶民无不如此 。 在此意义上,天 爵人人可修,人  皆可以为尧舜 。但事实上,并非人人都能修得天爵,并非人人都成为尧舜 。 孟子所言“ 人 皆可 以尧舜 ” 也仅是指性善的可能性结果 。 荀子与孟子 虽在人性论上立论不 同,但在个人修养上却有类似观点, “ 途之人可以为禹则然,途之人 能为 禹,未必然也…… 可 以为,未必 能也 。 可见,能否修得天 爵,成  为尧舜,不仅仅靠人人皆有的善心,更主要依赖于个人的修养功夫。

仁义礼智四端人人皆有,为什么有些人修得天 爵,成为圣贤、君子,有些人则是普通人,甚至沦为 小人、罪人?

第一,不失本心人人有贵于 己者,弗思耳”(《孟子 ·  告子上》)正如焦循所 言“ 所贵在身,人不 知求, 贵在己身的天 爵若不寻求,就会泯然众人 。 孟子 曰求则得之,舍 则 失之”(《孟子 ·  尽 心 上》)普通人长期不思考、不反观 自 己 的本心,就会使本心丢失,本 心丢失而不知寻 回,就容 易沦为小 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 而不知求 。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 告子上》)本心人人 皆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 告子上》)。 贤者之所以成为贤者,首先在于不失本心。

第二,是从其大体还是从其小体 。从其大体就是以植根于本心的仁义礼智等挺立道德 自我,主导 自己的生命活动 。从其小体就是以耳目口腹之人欲左右自己的生命活动公都子 问 曰钧是人也, 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 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 小体为 小人钧是人也,或从其大 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 目之 官不 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 引之而 已矣 。 心之 官则 思,思则得 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 此为大人而 已矣’”(《孟子  · 告子上》)普通人没能从本心出发,不能“ 先立乎其大者”,而是顺从耳 目 口腹之人欲行事,容 易被外 物所诱惑、蒙蔽走向迷途,甚至沦为小人 。 圣贤则能从其大体,不 易为物欲所蒙蔽 。 从其大体成就圣 贤,从其小体沦为小人。

第三,能否做到乐善不倦 。孟子把天 爵视为“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应是对孔子“ 仁”的发展 。 孔 子认为为仁由己”(《论语 · 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  述而》),但真正达到仁 的境界却非 常不易,它需要人全幅体仁不息,不厌不倦,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 颜渊屡被孔子称为好学,也 只 能达到“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 · 雍也》),古往今来,能达仁者屈指可数 。 孟子将孔子 的仁发展为仁 义,无论是仁义礼智,还是此处的仁义忠信,都是从修德而言,需要“ 乐善不倦”,坚信不疑,长期修养才 能达成。

第四,是否注重养浩然之气 。孟子非常注重修养功夫 。在学生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 的  回答是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  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 · 公孙丑上》)浩然之气可 以通过修养获得,要与道义相配合,没有道义配合或行为有愧于心, 就会气馁没有力量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至大至 刚,具有压倒一切 的精神力量,体现了人格的崇高  境界 。达此境界,可以人天合一,知行合一,小我与大我合一,肉体与精神统一,小体与大体合一,能使  人挺立于天地之间,给现实的人生以精神支撑。

不失本心,从其大体,乐善不倦,长期休养扩充,才能养浩然之气,达到人格的理想境界,修得天 爵 。 因此,天爵非常可贵,具有不可被别人剥夺的内在价值。

 

 

 

①    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  443 - 444  

    焦循:《孟子正义》, 800 页。

3


 

 

天爵与人爵的五种可能关系

 

孟子不仅区分了天爵与人 爵,还通过古今对 比,借古 喻今,表 明 了 自 己 的态度古之人修其天 爵,而人爵从之 。今之人修其天 爵,以要人 爵;既得人 爵,而弃其天 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 已 矣”(《孟子 ·  告子上》)朱熹将“ 要”视为“ 求”,认为“ 修天 爵 以要人 爵,其 心 固 已惑矣;得人 爵而弃天 爵,则其惑又甚焉,终必并其所得之人爵而亡之也① 焦循认为人 爵从之,人 爵 自至也 。 以要人 爵, 要,求也 。得人爵,弃天爵,惑之甚也

在孟子看来古之人”与“今之人”对待天爵与人爵的态度有很大差别 。 古人注重 的是修其天 爵, 人爵自然随之而来;今之人修天爵是为 了求得外在 的 爵位、官位、职位,为 了求得外在 的权势 富贵,有 了明显的功利性目的 。人们修养天 爵,是人性 内部 自然发展 出来 的,不是从外部人为 附加 的,也不是 为了外在的目的,这是孟子非功利思想在天爵人爵问题上的自然体现修其天 爵,以要人 爵”其本心 已有失,被人爵所惑,因此朱熹解释为“ 其心 固 已惑矣”。 更严重 的是既得人 爵,而弃其天 爵”,一旦 得到了人爵即外在的权势富贵,就会放弃天 爵,修天 爵沦为获得人 爵 的手段、工具,孟子认为“ 惑之甚 者”,其结果,必然连人爵即政治上的爵位也都会丢掉 。焦循注为“ 弃善忘德,终必亡之 。 章指言:古修

天爵,自乐之也 。今求人爵,以诱时也 。得人弃天,道之忌也 。 惑以招亡,小人事也

从孟子的论述及后人的疏解,我们可以发现与延伸出天爵与人爵的五种关系:

(一)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可称之为“ 天人相 随”。 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也是儒家理想中的必然。 这种必然既非逻辑上的必然,也非事实上 的必然,毋 宁说是一种应然。《 中庸》中 的“ 子 曰舜其大孝 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 内 。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 其名,必得其寿 。 …… 故大德者必受命’。”④ 可以说,孟子 的思想与 中庸 的说法是一脉相承,相互佐证 的 。孟子还指出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 · 离娄上》)

(二)有天爵无人爵,可称之为“ 有天无人”。 可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天 爵者主动推让人 爵;另 一类是本该有人爵却被人主所剥夺;第三类是有天 爵者不为世容而无人 爵 。 为孔子称道 的泰伯就属  于第一种情况泰伯,其可谓至德也 已矣!三 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 · 泰伯》)泰伯有天  爵无人爵是自己的主动谦让和 自我选择 。 被孔子称为“ 古之贤人”“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 · 述 而》)的伯夷叔齐,二贤不违孝悌,推位让 国,追求道德 圆满,与泰伯一样是主动推让人 爵,也属于有天  爵无人爵 。微子、箕子、比干可归属于另一种情况,本该有人爵却被人主剥夺,其有天 爵无人 爵是人主  商纣王的外力所至“‘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 曰殷有三仁焉’”(《论语 ·  微子》)。 孔子可归为第三类,他一生知其不可而为之,长期不得志,虽然“ 天生德于予”“ 斯文在兹”,但终究未能 为当时时势所容,不能得君行道;孔子 自 己也不 以“ 求有容”为其志 向 。 孟子 自 己也是如此,虽有平治  天下之志之德,但“ 天 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 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 以所如者不   。

(三)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可称之为“修天求人”。 在孟子所处的时代天人相随”的理想状态 已渐  行渐远修天求人”已经是当时 的社会现实 。 在古今对 比 中,孟子显然不赞成这种现实 。 从孟子一  向表现出的超功利思想而言,虽然此种情况中,修其天爵值得肯定,但把修天 爵作为获得人 爵 的手段、

 

    朱熹:《 四书集注》, 480 页。

    焦循:《孟子正义》, 796 页。

    焦循:《孟子正义》, 796 页。

    朱熹:《 四书集注》, 37 页。

    司马迁:《史记》,长沙:岳麓书社,1994 年, 567 页。

4


 

工具,已有所失,失在其已有功利之心 。但尽管其心有惑,也比无天 爵而居人 爵更好,因为无天 爵而居 人爵只能播其恶于众 。有天爵者求得人爵,若能保持其天爵,播其仁义忠信于众也是不错的结果 。 毕 竟“ 天人相随”的理想状态并不总能实现,所 以“ 修天求人”也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孟子虽不赞成,但 也只能接受这种现实。

(四)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可称之为“得人弃天”。 这是最令人痛惜的一种情况,孟子视为“ 惑之 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焦循释为弃善忘德,终必亡之 。 …… 得人弃天,道之忌也 。 惑 以招亡, 小人事也① 没有天爵的支持,所求得的人爵终究会失去 。 虽然“ 得人弃天”有快、慢、早、晚 的不 同 但天爵人爵尽失的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 得人弃天”的原因,就主体而言,是失其本心 。 这可 以从不 同程度来看:第一,面对邪恶势力,没 有支撑自己处理问题的浩然正气 。缺失精神性力量的支撑,不能挺立道德 自我,不能 以仁义忠信等原 则处理事务 。第二,未能做到 乐善不倦 。 不厌不倦看似简单,实则不 易子 曰若圣与仁,则吾 岂 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 已矣公西华 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 ·  述而》)圣 与仁是孔子不厌不倦的长期追求,其弟子感叹“ 正为弟子不能学也”。 对得人 爵者而言,没有坚定不移 的长期坚持,懈怠放松会乘虚而入 。 第三,不 能从其大体 。 未 能在 自 己 的生命活动 中 以仁义忠信主 导,而是让耳目口腹之欲主导自己的生命活动 。第四,不能守住本心 。 在孟子那里,人之本心,是人之 为人的根本,人应当秉持先天所赋之本心勿丧勿失 。 本心“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 · 尽心上》), “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 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 ·  告子上》)。 丧失本心需要寻 回,孟子为之感到悲哀的是人们丧失本心而不知寻回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 舍其路而弗 由,放其 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孟子 · 告子上》)本心失去而不知寻 求,就会从人的道德生命层级不断滑落至普通人、小人,甚至跌破人之为人 的底线,沦为罪人、衣冠 禽兽。

“ 得人弃天”的客观环境、外力影 响不容忽视 。 孟子 多次谈到外力对人 的心性之影 响 。 大体有如 下几类:

第一,自然环境诱使心性改变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 非天之 降才尔殊也,其所 以 陷 溺其心者然也”(《孟子 · 告子上》)丰收 的年成,青年子弟大多懒惰,灾荒之年,青年子弟大多凶暴无 礼 。孟子强调上天赋予人的材质是一样 的,即都具有善性,可是 由于人 的具体境遇不 同,每个人 的努 力不同,造成了现实中的善恶分歧。

第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 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 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 矣 。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尊卑 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 · 滕文公下》)这里楚大夫之子学齐语”“ 薛居州居王所”的事例 同样 表明环境的影响 。若在众人皆为恶 的环境 中,一个人 即使想学善也不可能做到,在宋王 宫 中,无论年 老年幼,位高位低,都是薛居州那样 的善人,国君是不可能 同他们一起做坏事 的;反之,若都不是薛居  州那样的善人,国君又能同谁一起做善事呢?

第三,外力的戕害 。孟子用“ 牛山之木”的比喻说明了人们潜滋暗长 的善心被反复禁锢,最终不足 以保存沦为禽兽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於大 国也,斧斤伐之,可 以为美乎 ?是其 日夜之所 息,雨 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 以若彼濯濯也 。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 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 可以为美乎?”(《孟子 · 告子上》)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恶是外力毁伤人性 的结果 。 受到外力作用,

 

    焦循:《孟子正义》, 796 页。

5


 

人性也可以被改造,但这恰恰不是 由于人性本身,而是 由于外力 改变、毁伤 了人性,如果顺从人性 自 身,善会自然成长,如果以外力毁伤人性,则会使人变恶。

(五)既得人爵,持之以恒修养天爵,可称之为“得人修天”。 在上述天爵人 爵 的“ 天人相随、有天无 人、修天求人,得人弃天”几种关系 中,天 爵是必要条件,在此前提下才会生发 出天 爵人爵关系 问题。 相对于“ 天人相随”的理想状况得人弃天”的情况是孟子最不愿意看到 的,也是最为惋惜 的得人 弃天”之所以让孟子惋惜慨叹,其因在于天爵之可贵与天爵培养之长期性 。 如此难得 的天 爵 因各种诱 惑或外力戕害而放弃,实在令人扼腕而 叹 。 因此,在天爵人爵关系中最糟糕的“ 得人弃天”之后,应该 合乎逻辑的蕴含“得人修天”的可能 。若说“ 内圣外王”“ 天人相 随”的理想主要是选拔人才的标准,那 么,落实在现实运作层面,就体现为 既得人 爵者仍 需或者更 需要持之 以恒修养天 爵,全幅体仁不 息力  求“德位相配”,居其位就应修此位所应有之德,避免“德不配位”“ 德薄位尊”。 在一定意义上得人修 天”是在现实层面向“ 天人相随”的回归,既是对在位者的道德期待,也是对在位者的要求与规范。

孟子的 天爵人爵”思想与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

为更好地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需要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 当 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队伍。 其中,国家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孟子的天 爵人 爵思想,可作为 当代公职人员职 业伦理构建的可贵资源。

孟子所说的人爵即“ 公卿大夫”,在孟子 时代 已发生很大变化 。 周代 的世卿世禄制逐渐衰亡各 国出于军事和政治 的 需要,纷纷用新的军功爵制来取代旧的爵制,在社会上建立新 的等级身份制, ‘ 官’定职务的大小爵’定位次之尊卑 。秦统一后官爵开始分离了,有官者不一定有 爵,有 爵者 不一定有官 。秦朝郡县制建立后,郡守县令的任用举贤论功,且不世袭,成为后世官吏任免制度 的 起源 。汉代的察举制、征辟制、课试制;隋唐之后的科举制、考课制等对官吏的选拔、官吏 的功过、品行 和才能规定了一整套考核制度 。科举制作为 中 国历史上主要 的选拔和任用官员制度,一直延续至 当 今的公务员考试选拔制度 。 当今国家公职人员是指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行使 国家权力、执行 国家公务的主体,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干部 。 它分为不同的级别和职务,公职人员 的级别和职务一般是 相对应,但也有不同 。 一定意义上讲,当今社会公职人员的职级、职位、职务,是 由古代孟子所说 的“ 人 爵”经过历代发展演变而来。

孟子所说的天爵即“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是源自自身美好的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多个方面。 就当今社会公职人员而言,公职人员无论其行业和工作领域有多大不 同,一个最大 的共性 即对 国家公  权力的行使,对国家公务的执行,因此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的主要内容是对公职人员、为官者、领导 干部如何使用公权力的规范 。 与此相应,公职人员职业伦理道德主要指修“ 官德”、讲“ 政德”。 2004  年,习近平就提到“ 用权讲官德”,并把“ 为 民、务实、清廉”概括为官德的内容,提到“ 既要依法用权,又 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 这是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伦理道德的时代内涵。

借鉴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资源,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的前提和必备条件,体现到公职人员 的 选拔、任用、考核、监察、奖惩、升降的各个环节

在孟子的天爵人爵思想中,天爵是必要条件,修天 爵贯彻始终,有 了天 爵才谈得上“ 天人相 随、有 天无人、修天求人、得人弃天、得人修天”等多种可能 。 在新时代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 中,修天 爵体

 

①    刘梅生:《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史略》,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18 - 19 

②    刘梅生:《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史略》,第 20  页。

③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 年 19  期。

6


 

现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标准应作为造就忠诚干净担 当 的 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前提和基本原 则,贯穿到公职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奖惩、升降的全过程。

在天爵人爵的五种可能关系中,前两种情况“ 天人相随、有天无人”需要从人 爵授予者探寻解决思 路,也就是如何选人用人 。在选人用人中体现和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是为 了实现“ 天人 相随”的理想状态和解决“有天无人”的遗珠之憾。

“ 修天求人”主要从求人爵者探寻解决之方 。 有 志进入 公职人 员 队伍 的人 员要注重修养 自身之 德,且在具备德才兼备的必备条件后,按照正 当渠道、正 当程序求取职位,方能 以德配位,否则德薄 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 得人弃天、得人修天”既需要从 既得人 爵者 的主观道德修养着手,也 需要来 自外在的伦理规范、 规矩纪律、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制约 。 要将修养官德、政德通过规范、法规、制度落实到对被任用、被提  拔的官员管理的全过程中,包括考核、监察、奖惩、升降职等环节 。避免“ 得人弃天”,恒久坚持“ 得人修  天”,才有可能打造高素质的公职人员队伍。

“ 修天求人、得人弃天、得人修天”虽然主要与求人 爵者 的动机与行为选择相关,但同时需要人爵 授予者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制定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让人们求之有道,有规可循,避免 以恶性外力挤 压天爵,使有位者弃其天爵 。综上,在五种情况 中,对天 爵 的要求贯 穿始终,这也启示我们,在新 时代 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中,修德、重德需贯彻到各个环节。

(二)加强公职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从主观修养层面化解“ 修天求人”“ 得人弃天”中 的 问题,以“ 得 人修天”的自我要求营造优良的从政氛围

1.“修天求人”需“ 求之有道”,反对不择手段

“ 修天求人”需“ 求之有道”。 得君行道是 中 国士人 内圣外王、内修外用 的一种担 当,一种使命,  种追求修天求人”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士人的用世之 心与报 国之 志 。 只要社会环境、政治环境许  可,求得人爵,有德有位,入仕做官,也是士人的职责所在 。 中国历史上 的大部分君子士人“ 修天求人 ” 属于“ 求之有道”,遵从中国社会的选官制度,这也是中国社会长期稳定运行的原 因之一修天求人 ” 在现代社会体现为,德才兼备之人有明确的为官意愿,有志于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德才兼备,以德  为先”的用人导向明确了有志为官之人的努力方向 。修养天爵,加强主观修养,提高人格境界,提升为  官道德是首要的;进一步的要求是,从动机上不提倡以天爵要人爵的目的性与功利性,以避免“ 王莽谦  恭未篡时”的政治恶果;在求官职官位时符合制度、遵循程序、恪守原则、遵守规矩,以正 当途径获得 自  己能胜任的官职官位。

“ 修天求人”反对不择手段 。孟子谈到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 由其道 。 不 由其道而往者, 与钻穴隙之类也”(《孟子 · 滕文公下》)孟子极力反对鸡 鸣狗盗之徒,为求人 爵而无所不用其极 。 实 际上,如果为求提拔、升迁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已经沦为第 四种“ 得人弃天”的情况,或许得 意一 时,但终将会自尝恶果 。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 引导,让他们从进入干部 队伍起就知 道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白在党内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跟组织玩小聪 明,权欲膨胀、利 欲熏心,不择手段往上爬,为了自己什么事都敢干,总有一天是会自己毁了 自己的

求而未得者当有“ 用行舍藏”、可进可退的官德修养,避免消极懈怠,自暴 自弃 。 求人 爵者,即使有  天爵且求之有道,也未必都能得到 。孔子提出“ 用行舍藏”,从主体自身修养化解有天 爵无人 爵 问题的  困惑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 ·  述而》)用则吾 能行之,舍则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用行舍藏,体现了孔子与其高足颜回对政治参与的态度、立场与坚守 。 当今领导  干部仍需心存这种情怀与追求,以自身的修养向内寻求心态的超脱与释然,避免怨天尤人、消极懈怠、

 

①    黄寿祺 、张善文:《周 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542  页。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5 - 86 

7


 

当为不为、自暴自弃 。在求而不得的境遇中,求人爵者若能坚持“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人不知而不愠 ” 的君子之风,方能真正呈现其“ 天 爵”;而这种真正有德之人,终将有机会被发现和任用,实现“ 现龙在  田”、大展宏图的志向 。被孔子赞之 以“ 忠”的令尹子文,能在官位得失、上任卸任 时不喜不愠,这是极  难得的官德修养,更难得的是,新 旧任交接 时对政务工作 的尽忠负责子张 问 曰令尹子文三仕为  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 尹 之政,必 以 告新令 尹 。 何 如?’子 曰忠 矣’”(《论语 ·  公 冶  长》)这种淡泊得失、可进可退的修养,正是新 时代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升 降制度建设 中所 需要 的一种  可上可下、不喜不愠的职业道德修养资源。

2. 既得人爵者要有所敬畏坚守底线避免得人弃天

新时代公职人员即人爵既得者需有所敬畏、坚守底线,避免“ 得人弃天”。 大千世界,熙来攘往,充 满各种诱惑 。 如何抵制诱惑,增强拒贪腐能力,是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终生 的必修课 。 落马高 官得人 爵弃天爵,走向自毁,让人扼腕叹息 。 不少落马官员刚上任时,不乏为官清廉 的政治抱负、真诚为 民 的 政治担当、经世济民的为官理想 。他们中不乏励志官员,从基层一步步靠努力、实干、勇气、担 当、甚至 各种自我牺牲走向高位 。 随着权势积累、各种谋取私利者的投其所好使其 防线失守,跌落在财、色、权 等各种黑交易中,终陷囹圄,臭名远播,不得善终 。 因此,避免得人弃天,坚守底线,需要“ 牢 固树立正 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 民用权、廉 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①“党 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 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② 有所敬畏,才能有所坚守。

3. 既得人爵者需不忘初心乐善不倦恒久坚持得人修天的自我要求

新时代公职人员即既得人爵者需“得人修天”,不忘初心,保持德位相配,以德服众 。 在依法治 国、 依法办事的同时,公职人员、党员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 的风 向标 。 立政德,就要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需“ 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孟子认为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  者弗能夺也 。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 · 告子上》)公职人员、党员干部要先立大体,守住人之为人 的  本心,挺立其道德生命,则人欲对其生命活动 的牵 引、诱惑就 能受 到道德 的约束,控制在道德规范之  内 。就当今公职人员、党员干部而言,守住本心还体现为不忘初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 防变 能力,不 断  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新时代公职人员需坚守正道,乐善不倦,养浩然正气 。 公职人员,天 爵不可丢,没有天 爵,人 爵也 终将被剥夺 。 因此,得人爵者,坚守正道,乐善不倦,才能人爵久远,德位相配相随 。 有职有位之后,不 能只图一时一地的荣耀显赫、富贵荣华,而应 以“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追求,即使不能成就万古盛 名,也能成就自己为官的造福一方、为人的老有善终,而不是天 爵人 爵尽失、甚至不得正命而死 。 坚守 正道、乐善不倦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使人挺立于天地之 间,给现 实的人生以精神支撑 。 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以浩然正气抵御各种诱惑,在邪恶势力面前不气馁 。 既能 坚守为官品节,亦能避免得人弃天、天人尽失的人生恶果。

(三)构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规范体系,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落实为伦理道德规 、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实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规范化、制度化

在公职人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中,对“德”的要求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合理 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

 

①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 民 日报》2016   7 月 2  日,第 2 版。

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北京:人 民 出版社,2017 年, 66 页。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光 明 日报》2018  14  日,第 01 版。

④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 民 日报》2016   7 月 2  日,第 2 版。

8


 

律规范 。 公职人员职业伦理道德,主要是公职人员的 自律和主观 自我要求,如果不能从制度设计上加 以保障,很容易流于空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任人唯贤”的好干部标准强化 了 以德配位、任人 唯 贤的选人用人价值导向,为实现“ 天人相 随”的理想状态和解决“ 有天无人”的遗珠现象提供 了精神指 引 。但仅有精神指引和价值导向还不够,还 需要有客观 的制度遵循才能落在实处 。 因此,在选拔、任 用、升降等选人用人环节,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价值导向体现为相应 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制定, 才能切实体现和保障“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价值导 向 的落实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把好 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 习近平的讲话不仅提出了选人用人的价值导向,也为进一步建章立制提供了 指导。

选人用人的制度设计要有利于发现德才兼备之人并委以重任,使其得到认可,获得发挥作用 的机 会与职位 。有德有才者有职有位,会助力于整个公职人员队伍敢于担 当,有所作为 。 这 既是对孟子天 爵人爵关系中的“ 天人相随”的当代借鉴,也是“ 天人相随”的现代体现 。 对于有德有才、有志进行社会 管理和国家治理、但尚未有职有位者,制度 的制定要有利于为其提供施展抱负 的机会,对其进行精心 培养,及时发现,合理使用,成全其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志向 。 习近平指 出坚决 防止和纠正选人用 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 出来、合理使用起来② 要“ 大力 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 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 以识才 的慧 眼、爱才 的诚意、用才 的胆识、容才 的雅量、聚才 的 良方,把党 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 要建立健全官员升 降制 度,使有德有才之人看到上升和发展 的希望,人尽其用,减少其担心被长期埋没、不为所用 的顾虑,避 免“有天无人”的遗珠之憾。

在对公职人员的管理中,也要以规范、法规、制度体现对“德”的要求 。 以德配位不仅体现在选拔、 任用、升降这一人爵授予过程,更应体现在对 当今公职人员 的考核、监察、奖惩,即对 既得人爵者的管  理过程 。在对公职人员的考核中官德”“ 政德”的要求不能流于形式,陷入虚妄,而应有具体可遵循  的行为规范;对公职人员的奖惩升降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能是可有可无 的摆设,而应成为公职  人员、领导干部奖惩升降的重要依据 。 在对公职人员是否公正用权,是否用权为公、用权为民的监督  考核中,要有具体的规范、法规、制度可依据,必要时可采取官德方面的一票否决制,避免“ 得人弃天 ” 现象的发生,进而营造“得人修天”的从政氛围和清明的政治生态。

明确的制度设计,合理的制度规范,有助于公职人员敬畏之德 的养成,时 时处处保持对公权力的 敬畏 。这里的公职人员不仅指被选拔任用的公职人员,还包括公职人员 的选拔者、考核监督奖惩者等 作为管理者的公职人员 。无论公职人员具体分工如何,对公权力的敬畏都是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 的必备要求。

(四)构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构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需要自律与他律 的结合与互动,以他律促进 自律 的 自觉,以 自律带动他 律的落实,形成他律与自律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职业伦理规范、法律规范、用人制度的精神支撑,为制度建 设、职业伦理的构建提供价值指引 。把广泛认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道德纳入法规、准则、条例等 制度、规范中,可以引导公职人员崇德 向善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 的政德要求,十八大 以 来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 自律准则》就特别突 出 了对党员

 

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第 64 页。

②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 民 日报》2016   7 月 2  日,第 2 版。

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第 64 - 65 页

9


 

干部的伦理道德要求,并将道德要求纳入党内法规,以政德为指导引导公职人员遵循法规和准则 。 同  时,职业道德通过内在的自我要求、道德信念 的导 引和熏陶能促进公职人员对各种制度、法规、准则、 条例的遵守与落实。

另一方面,以他律来保障自律的落实和实施 。 公职人员职业伦理道德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各种 条例、准则、法规、制度的保障 。这不仅 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体现“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 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公职人员选拔、考核、升降、督查制度,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缺乏外在他律约束的道德要求,会流于形式,陷入虚妄 。 制度规范等他律 的约束,有助于公职人员职  业道德的践履与落实。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有助于使培养和选拔出来的公职人员、党员干部保持德位一致,始终保持对权 力、道德、法律的敬畏,避免“得人弃天”、蜕化变质,把“得人修天”的要求落到实处、贯彻始终。

构建公职人员职业伦理,还需净化政治环境,共同创造优良的社会大环境 。 孟子所说 的三类使人 由善变恶的外力值得深思 。 一是 自然环境 陷溺其 心,诱使 心性 改变 。 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熏陶。 三是外力对善心的戕害 。 因此,打造恪守职业伦理 的公职人员、干部 队伍,需改善 陷溺本心的自然环  境,优化诱惑为恶的社会环境,杜绝恶势力对善心的戕害,最终营造优良的从政环境 。 在此基础上,才 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进程。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蓬莱周易研究会”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蓬莱周易研究会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蓬莱周易研究会”。
任何企事业媒体或个人对本篇文章有异议,请联系客服电话: 传真: 解决。
相关资讯
·孟子的“ 天爵人爵”思想及其对新时代公职人员 职业伦理构建的价值
·唐蕃时期易学观念在吐蕃的传播及影响
·关 学 学 人 与 易 学
·先秦至西汉数术易学考论
·论《伏龙经》阴阳宅风水——阳宅
·疾病探源——精神病 肝病 心脏病
·《周易》占筮之我见
·珍 惜 人 生
·传统文化中的无形生有形
·纪念高亨先生诞辰120周年

精彩推荐
孟子的“ 天爵人爵”思想及其对新时
蓬莱周易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典  暨
蓬莱周易研究会成立三十年庆典合影
蓬莱周易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会
蓬莱周易研究会成立三十年庆典掠影
关于举办风水学习班的通知
蓬莱周易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典  暨
授予刘彬教授为蓬莱周易研究会名誉
举办《阳盘奇门遁甲培训班》的通知
唐蕃时期易学观念在吐蕃的传播及影
热门文章
·蓬莱周易研究会简介
·2017中国蓬莱易友交流联谊会邀请函
·联系我们
·王忠贵老师简介
·中华七星神数断命简析
·大玄空风水实例
·张绍金老师简介
·售 书
·《八字揭秘》(连载30)
·吕泽进老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