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养生法
中国佛教实行严格的素食习惯。本来在印度原始佛教戒律里并无“不食肉”的规定,《四分律》佛言:“听食种种鱼”、“听食种种肉”的记载,佛教传人中国之初,也没有禁止食肉。但大乘佛教则认为食肉就是杀生,从南朝以后开始流行的《梵冈经》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南朝梁武帝笃信大乘佛教,于是大力提倡僧尼禁止食肉,天监十年(511年)梁武帝集诸沙门立誓永断酒肉,并以法令形式告诫天下沙门,若有违反则严惩不贷。这样,素食也就逐渐成为中国佛教风俗习惯的主要特征之一。
佛教素食风俗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吃素俗称“吃斋”,除出家僧尼必须坚持终身素食外,在家居士则分别在三长斋月、四斋日、六斋日、十斋日持斋。三长斋月是指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当中的初一至十五持斋;四斋日指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这天持斋;六斋日指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这六天持斋;十斋日指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这十天持斋。佛教素食大多以豆制品和蔬菜为主,并把它们制成多种美馔佳看,别有风味,它丰富了我国人民的饮食文化,提高了民饮食风味,同时适当的素食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时至今日,人们对素食仍然非常喜爱,有的人还长期坚持不吃荤食。
现代医学认为,以荤食为主容易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因为荤食在体内要经过6~8小时才能完全消化,身体还必须分泌大量的胆汁从而增加了消化系统的负担;而大量的胆汁和肠内细菌容易起化学反应而产生致癌物质。有实验表明,经常荤食者患结肠癌的机会比素食者高4——10倍;吸烟的荤食者比吸烟的素食者患肺癌的机会大得多。荤食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这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因此,当今“素食之风”仍然盛行,甚至在美国和欧洲还兴起素食主义,80年代开始,素食风潮席卷美国,素食主义的队伍日益壮大,现已达800多万人,他们创办《素食时代》杂志,倡导“全美素食节”,并在150多个城市推广。
其实,正确的素食观应当是素食与荤食兼顾,因为作为平常人来说,现代生活非常紧张劳累,光靠素食有时难免造成营养不良。美国医生协会警告,激进的素食者只能吸收到低质量的蛋白质和极少量的维生素B,他们往往营养不良;儿童少年危险程度更大,他们易患坏血病、血钙过少、白蛋白过少和肾脏病等;女性还容易引起闭经。因此,美国素食者中有许多是“半素食”者。事实上,荤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有22碳多烯酸等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它与人体神经系统及大脑组织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倘若长期不食荤食,机体处于低胆固醇血症状况下,反而可发生突发性高血脂症,容易导致贫血,营养不良。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需要摄取大量营养物质,更不应单纯素食,而应荤素合理搭配,以保证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
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佛教的素食习惯,不要一味地机械模仿,否则就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不饮酒”是佛教五戒之一。佛教认为,酒可刺激性欲,使人邪淫,人一饮酒便会产生很大的罪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的“不饮酒”戒,对身体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元代《饮膳正要》曰:“酒味苦甘平,大热有毒。饮酒过量,伤身之源。”原来,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进入胃肠后吸收很快,尤其是在空腹第一小时能吸收60%,两个小时便被全部吸收。酒精进人血液中后,均匀地渗入各内脏器官,最后在肝脏中经过一系列十分缓慢的代谢,才可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当大量饮酒时,肝脏处理不及时便容易引起急性酒精中毒,手指颤抖,哭笑无常,酒后无德等行为;有的会语无伦次,步态瞒跚,严重者昏睡不醒,皮冷湿,呼吸缓慢,脉搏加速,甚至因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
据报道,美国芝加哥一家酒店里,一名酒徒一连喝了17瓶当地出的马提尼酒,当场死亡;另有一名威斯康星州人泰里·巴恩,想打破世界饮酒纪录,在50多人观下,4小时内喝了46杯威士忌和白兰地酒,还未破纪录就醉死了。
诚如佛教所认为的那样,饮酒真能使人产生很大的罪过吗?当今世界上,酗酒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法国每年有4万人因酗酒而死亡。澳大利亚的工伤事故,三分之一以上是饮酒所致。饮酒使美国工业每年损失200亿美元。我国每年因酗酒造成的交通事故就多达10万余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达40多亿元。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除非采取适当措施,否则,酗酒可能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当然,从医学角度来看,酒也并非完全有害。《本草纲目》说:“酒少饮则和血引气,痛饮则伤神耗血。”适量饮酒能通畅血脉,活血行血,祛风散寒,健脾胃,助药力中医还用酒治风寒痹痛、筋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也正因为如此,佛教医学并不戒酒,相反还运用酒治病健身。少林武术还有“醉拳”,武术者边饮酒,边施拳,形成似醉非醉、武非武、幻莫测的独特武功。少林和尚还以石兰花、人参、淫羊革、三七、阳起石、故纸、海马、碎蛇、白芍、桃仁、把果、金樱子、菟丝子、杜仲、青皮、沉香等制成药酒,以调活气血,振神舒筋,增力壮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与酒“绝缘”,我们也没有必要像佛教僧侣一样戒酒,适当饮酒对人际交往和身体健康都有益处,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宜饮低度酒,忌饮烈性酒。
忌“空腹饮酒”和“吸烟饮酒”。
酒后应注意休息,忌运动。
饮酒切勿过量,也不要强劝他人饮酒。
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胃溃疡和其他各种疾病的急性期,均不宜饮酒。
|